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独家报道

从“蓑衣编织”中汲取驻村帮扶智慧

浏览:111919 次 发布时间:2023-12-29 09:32

编织蓑衣是一项传承百年的手艺,从割棕树皮、搓线、缝制,再到收边,一件蓑衣的制成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蓑衣逐渐被款式新颖、材质多样的雨衣所取代,但蕴含在蓑衣编织技艺中的劳动智慧和匠心法则,对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仍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在“就地取材”上下功夫,以自力更生破“等靠要”难题。在生长着棕树的地方,农户们会将树干上又丑又硬的棕树皮一张张割下来,洗净、扯丝,制成绳子、扫帚、鞋垫以及遮阳挡雨的蓑衣,让棕树皮成为“宝贝”。驻村帮扶应学农户就地取材,面对缺钱、缺物、缺项目、缺技术等困难,不能一味地等国家援助、靠财政补贴、要扶贫资金,必须主动作为,以自力更生之能量破“等靠要”难题。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才能走出致富路。这就需要驻村工作队员转换思维,立足脚下,因地制宜,主动出击,将地理条件优势用好,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和民间技艺用活,为本土资源注入动能,让产能有效输出,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想办法、谋出路,使自家“石头地”也能“点石成金”。

在“编织条理”上下功夫,以有条不紊破“杂乱无章”难题。好的蓑衣,可以看出背脊处的花纹经纬分明,形成的纹路层次清晰,这需要手艺人将棕皮和棕丝绳有条不紊地进行分配和编织。基层工作往往繁杂无序,许多驻村工作队员刚下乡就遇到像棕毛般杂乱无章的事务,当所有工作挤到一起时,倘若不理清思路,“眉毛胡子一把抓”,那工作节奏只能慌里慌张,工作成果也是“良莠不齐”。编蓑衣时,大小不同的棕皮和粗细不同的棕丝绳要分工有序,驻村工作中,也要先整理头绪、梳理经纬,万万不能“一通乱打”。要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完善工作方案和台账,将不同种类的工作划分模块,根据重难点进行时间分配和程序安排,让驻村工作干得有条有理、清清爽爽。

在“细挑慢捻”上下功夫,以久久为功破“虎头蛇尾”难题。编织蓑衣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将棕毛扯成丝、捻成线、搓成绳,再一针一针地缝制。一件蓑衣的制成首先要搓出上百根棕丝绳,将棕树皮进行缝制的过程中,成百上千次的“戳”和“挑”,甚至能将指腹磨出血泡,可正是这般“磨洋工”的过程,才能织出结实又舒适的蓑衣。同样的,驻村工作中倘若扎不深、耐不住、磨不够,工作成果就经不住检验,倘若中途“闪火”松劲,遇到难关就“摆烂”,使帮扶项目或停滞不前或效益不佳,那帮扶工作便会干得“虎头蛇尾”。驻村工作要干得“花开有声、落地有果”,就得列清台账,一以贯之实时跟踪进度,遇难题不“绕道”,不“躲闪”,以久久为功之力促使每个项目深入推进,使群众实打实地享受到驻村帮扶为他们带来的红利,让帮扶效益真真切切地为致富加码,为幸福加分。(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模村驻村工作队员  郭关琼)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从“蓑衣编织”中汲取驻村帮扶智慧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