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我眼中的作家陈清贫

浏览:104045 次 发布时间:2024-05-06 10:56

(一)陈清贫的传奇人生

 段小芸

  2024年2月5日(腊月二十五),作家、《华文月刊》杂志常务副主编李印功给我发来一张照片。只见照片上,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大约50多岁的样子,黑发,小平头,两鬓染霜。额头宽阔,五官端正,皮肤黝黑。

他是谁呀?他是湖北籍著名作家、评论家,闻名全国的陈清贫网校创始人、写作辅导名师,《华文月刊》杂志副主编陈清贫。

名字“清贫”、精神富足

陈清贫的身上流淌着红色基因。“陈清贫”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寒碜,是他父亲给他起的。

他的父亲是个老革命。起初陈清贫并不喜欢这个名字,觉得有点“晦气”。是呀,谁不愿意自己的名字叫起来响亮、阳光、富有?他自己曾悄悄地把“清贫”改成了“清平”。这件事被他父亲知道后,专门把他叫到跟前,给他上了一课。

陈清贫是革命世家。他的爷爷是一位老革命,在江西老家曾追随革命烈士方志敏,1935年被国民党抓住并杀害在江西南昌的下沙窝。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了《可爱的中国》和《清贫》。因此,父亲希望他能够不忘“清贫”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做一个甘于“清贫”的共产党人。

当陈清贫明白这些道理后,深深为之感动。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他赓续祖辈的红色基因,传承祖辈的红色血脉,在物质上甘于“清贫”,在精神上时刻保持纯洁和高尚,追求内心的充实丰盈和富足。

酷爱写作、高考失利

陈清贫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小学五年级时曾一举夺得八所学校、同年级终考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可见他的学习能力是十分强劲的。

父亲行伍出身,性格内向,不擅长表情达意。因此,父母不相爱,经常冷战和为一些家庭琐事争吵不休。陈清贫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度过了自己的幼年、童年和少年时光。

他天生敏感,性格内向,苦闷、无奈和家庭环境使他早熟。早慧而倔强的他,开始记日记,在日记里寻找寄托。提笔写作文,在文字里寻找慰藉和温暖。他,爱上阅读,爱上写作,通过文字与自己的灵魂进行交流。

初中时,少年的他爱好天文学,对科幻小说十分感兴趣。课余时间,甚至偷偷地尝试着写起科幻小说。有一次,他的一个班主任老师在课堂上对他点名批评说:“走路都还没学会,就开始想跑。记叙文还没写顺溜,就开始写科幻小说……”

尽管他的兴趣爱好,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嘲讽和挖苦,甚至无情打击,但却无法阻挡少年陈清贫一颗酷爱文学、敬畏文字的幼小心灵仰望星空。热爱文学的梦想,在他的心中渐渐生根、发芽。

陈清贫不怕打压,不怕外界的热嘲冷讽,他不认输的倔强和拼劲,很快令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是电影《火烧圆明园》影评,题目叫《悲哉,八里桥血战》,发表在《中学生语文》报上,这令老师和同学们再也不敢小觑他了,甚至那个班花,一改平日清高孤傲的脾性,对他频频回首,青睐有加。

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令他深受鼓舞,激动得忘乎所以,甚至在睡梦中都笑出声来,竟然还梦见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呢。

从此以后,作为一名中学生的他,在创作上投入了更大的热情、精力和时间,却发表文章寥寥无几,收获甚微,而且导致了他严重的偏科和早恋。

那一年,他高考失利,便成必然和定局。这打击,犹如一瓢凉水从头浇下,少年一颗挚爱文学火热的心,瞬间冷却……

参军入伍、初露锋芒

现实的残酷,天不随人愿。由于偏科严重,他高考失利,命运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陈清贫是军人世家,考不上军校,高考又落榜,唯一的选择就是乖乖地去当兵,这没啥说的。

1987年,陈清贫担任武警某部某尖刀排的代理排长,在治理黄孝河污泥渍水的过程中,由于武警部队的进度不如陆军、海军和空军,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他们的大队长见此情景,一下子急红了眼。为了鼓舞士气,提振精神,他下令,谁在省一级的广播电视报纸上发一篇新闻报道,给一个嘉奖;发表作品累计达10篇以上者,给三等功,还有稿费收入……

这令人艳羡,格外眼馋的“三等功”诱惑,令陈清贫欢呼雀跃,欲欲跃试。对于胸中有点墨水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而写文章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他要出手了。

高考落榜后,仿佛被蛇咬了似的,一直以来他断了动笔写文章的心思。但是这次不同,平时要立个“三等功”,得拿命换。于是他连夜废寝忘食地炮制出了两、三篇新闻报道文章,第二天请假,把稿件送了出去。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结果一炮而响,他熬夜写得通信稿件,被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大喇叭播出。不但为武警部队争了颜面,赢得一份荣誉,而且也极大地增强了陈清贫的写作信心,为他增添了勇往无前的力量。同时,喜得大队长一边听着广播,一边乐滋滋地在场地上背着手转圈圈呢。

从此,大队长就不再让他在工地上挑担子,奋战在抗淤一线了,而把他一把搡到小帐篷里,让写稿子去。

一河的水开了。从此以后,陈清贫的文字天赋仿佛被开发出来,像一个开关,一按即开。除了新闻稿,中队、大队的各类总结材料、经验材料、典型发言稿,几乎被他大包大揽,甚至后来连领导的发言稿也要求他写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也要有。是大队长的新颖点子,夸下立功的海口,一下子点燃了陈清贫深埋在心底文学天赋的火苗。而陈清贫本来就是一匹千里马,只是需要时机而已。

十七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而当机遇来临,聪颖睿智之人,总是能瞅准机会,牢牢地抓住机会,珍惜机会,像千里马一样,一跃而起,横空出世,一鸣惊人。

陈清贫就是这样的人。假如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没有两把刷子,即使大好的机遇摆放在他面前,也会与其失之交臂。

《知音》杂志、相遇贵人

1987年,陈清贫与《知音》相遇相识。

他属于武警,在出警和执勤任务都很繁重的情况下,在工作间隙,他始终不忘自己心中有一个五彩斑斓的文学梦。当战友们休闲娱乐的时候,他不忘自己的初心,持之以恒,以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坚持读写不停,笔耕不辍。

有一次,他参加了由《湖北青年》杂志举办的一次征文活动。当他趁闲暇把稿件送到《湖北青年》杂志社时,已经错过了征文期限。

接待他的责任编辑熊学武,认为文章虽然写得很好,但是这项征文活动已经结束了。让他把文章留在这里,看能否最后收进书里去。

陈清贫遗憾地打问,附近还有其他什么杂志吗?熊学武说《知音》杂志就在这附近,你可以试一试,他们很喜欢这种生活气息很浓的稿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谁不知道《知音》杂志的美名?

《知音》杂志,不仅在武汉知名度很高,当时的发行量已达上百万,而且在全国名气也是响当当的,与当时《读者》一样火爆异常,名闻天下。杂志只要每月一出来,都会被读者相拥到城市各大报刊厅争相购买阅读。

当陈清贫犹犹豫豫、忐忐忑忑地把稿件送到杂志社时,没想到又遇到了一位姓雷的编辑伯乐。这位编辑老师不但十分热情,还给他让座倒水。没想到这位雷编辑,慧眼识珠,当时看完稿件,一拍桌子,当即表态:“写得好,马上给你发!”

就这样,陈清贫凭借自己的雄厚实力和非凡才华,一下子就叩响了全国知名度很高《知音》杂志的门扉,这不能不令人为他感到惊奇、神奇、赞叹和由衷地敬佩!

无论如何,对于一个写手而言,能创作出一部优质的作品,才是硬道理。

从此,他和《知音》杂志开启了长达17年漫长而友好的合作。

文武双全、一举成名

1990年,陈清贫因报道武汉一场轰动全国的特大火灾新闻稿件而一举成名。

1990年6月1日23时45分,武汉市发生了建国以来罕见的特大火灾,大火燃烧了整整70多个小时,灭火为期长达半个月。可见火势之凶猛和惨烈。

作为指战员、武警少尉的陈清贫,在这场救援火灾中,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身上多处负伤,仍英勇无畏,坚守阵地,不下火线。

在战士们撤离现场时,群众感谢武警战士的热烈场面,声势浩大,十分壮观,感人肺腑。那天,数以万计的群众夹道欢送人民子弟兵,长达两里路的动人场景,令陈清贫夜不能寐,感慨万千……

当天晚上,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连夜写下了一篇2000多字的新闻通讯稿件《送别》。第二天刊登在湖北各大报纸头版,甚至头条版面,最终又被《人民日报》(1990年7月12日)第3版隆重推出!足足占据了其1/6的版面。这篇文章后来获得了“全国好新闻三等奖”和“湖北好新闻一等奖”的荣誉,令陈清贫一举成名天下知。

关于这篇《送别》的新闻报道,后来《人民日报》那位责任编辑偶遇陈清贫,对他说:“关于那场大火的报道,《人民日报》收到了湖北传送来的稿件上百余篇,其中不乏有名记的佳作,但最终却选择了你的这篇。因为这篇文章有新意,通篇不提救火,却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我们的子弟兵救火是如何得英勇……”

这真是莫大的肯定、鼓励和荣耀啊!

陈清贫是一个天资聪颖,有灵敏悟觉的人。这位编辑的诚恳点评,不但增强了他继续写作的信心,而且使他悟出了面对新闻事件,如何巧妙地选材?如何找出最佳的写作角度?这些因素,才是一篇新闻稿件在众多作品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

人生遇挫、从武转文

1991年的陈清贫,24岁,这一年是他的本命年。却是他人生遭遇挫折,身重灾难的一年。

1991年的春节刚过,陈清贫探亲返回部队。在一次追捕任务中,因他先前灭火积伤造成手脚无力,在与一个杀人犯的近身搏斗中,不幸落败,被其甩下一个12米高的小山包。造成陈清贫后脊椎和颈椎损伤,当场昏死过去……

三天四夜后,他捡回了一条命,但胸以下失去知觉。顿时,他感到天塌地陷,地动山摇,悲观、失望、伤心,沮丧等各种不良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使他几乎失去了理智。他把领导和战友送来的花篮、书籍统统扔出门外,拒绝接受治疗。

更为惨痛的是,他曾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认识的一个空军女朋友,在与他的主治医生常谈一个多小时后,得知他下肢瘫痪永无恢复的可能,便无言而果断地扬长而去,与他彻底地断绝了关系。

人生一下子陷入低谷……

身体致残和爱情不顺的双重打击,使他的意志十分消沉,甚至完全绝望了。他曾先后三次在医院趁人不备时,试图翻窗跳楼自杀的举动,均被人发现,及时解救了下来。

在经过大半年的治疗后,下身渐渐地才恢复了知觉。又恢复半年后,奇迹终于出现!勇敢坚强而倔强的他,终于战胜颓废、自卑和失落感,颤颤巍巍地又站了起来!

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命;差点半身不遂,又奇迹般重新站立起来。

你不能不相信生命能创作奇迹!可见,命运之神不忍心再伤害这位命途多舛而又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陈清贫的人生经历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令人十分惊讶、钦佩而感怀,为他的顽强意志和永生的信念。

后来,由于身体原因,他只得从战斗一线转至政治处,成了一名文职干部。

遇见《知音》、成就自我

1992年8月1日,陈清贫以借调身份,成为名扬天下的大刊《知音》杂志的一名“编辑记者-陈清贫”。由此可见,他的起点并不低。《知音》杂志慧眼识英才,主任编辑陈清贫不负众望。

他在《知音》杂志连续打拼了17年。他所撰写的稿件,几乎成为《知音》杂志的热门和品牌。他因此也成为《知音》的台柱子,为《知音》赢得不少声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回首十几年的编辑和撰稿生涯,陈清贫的经验和总结告诉我们:

作为一名杂志编辑和撰稿人。一是在选材和角度的把握上,要用心,要独具慧眼。不同的选材,不同的角度,针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二是同类材料如何出新的问题。同样的材料,如何从事件的细微处着手,深挖出被人忽略的地方。然后从细节入手,写出新意,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呼唤真善美,传递出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从陈清贫的经验和提炼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篇稿子没有超越以前名篇的更新颖、更独特、更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那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打动人心,就不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就起不到对社会有促进和反思的作用。那还不如不写。

华丽转身、成为作家

在《知音》杂志的多年历练和成长,使得陈清贫在记者采访、编辑审稿上独具慧眼,锐意进取,练就了一身真功夫,硬本领。

他在编辑主任的岗位上,独当一面,开拓创新,蹚出一条新路子,开创出一个新局面。他既是采、编、排、印、售一条龙的能手,又是文字采编、拍摄绘画、门类齐备的全才。他的文字覆盖新闻、文学、散文、随笔诸多种体裁,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金融、法律、逻辑、心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个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他耳濡目染,视野开阔,虚怀若谷,躬于实践,无意中学到很多知识,武装了自己的头脑,不断成长,文笔日趋老辣成熟。

这样,陈清贫在做好本职工作,写好优质稿件的同时,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持创作,成果丰硕,著作等身,为广大读者奉献了《我的情人失落在6000万年前》《一个中国军人在越南的奇遇》《我在朝鲜的三天三夜》《写稿赚钱18技》《玛雅星空》《太阳骑士》《追逐星星的孩子》等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近年来,原武警中尉、《知音》杂志主任记者编辑、作家、《华文月刊》副总编的陈清贫,不负众望,获奖无数,如今,他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的文学梦想。先后获得的荣誉有:全国16项写作比赛冠军,曾蝉联2006、2007两届新浪中国博客大赛年度总冠军,2019新浪微博征文大赛十万大奖得主等奖项。令人不得不对其涉猎广泛,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而深感钦佩和仰慕!

创办网校、奋斗不息

陈清贫,是一个能人,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存在。只要是他想干的事情,没有干不成的。他,不但在文学的行当内随意跨界,而且还可以自由转换到别的领域。

这不,他又跨界了,华丽转身,跻身于网络领域与教育行列。转换幅度如此之大,令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陈清贫脚踩泥泞,一路前行。

他是一个有担当,有使命感,有情怀的人。他创办网校的初衷,是因为苦于自己当时写作没有人教,都是靠自己钻研和瞎琢磨。于是,他以顽强拼搏和奋斗不息的精神,创办了网校,希望更多的文学爱好者都能加入进来,好好写作,成就自己心中的一个文学梦想。

他创办网校,又一次成功了。16年间的辛勤耕耘,16年艰苦创业,创办的写作培训网校,如今已是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文学期刊《华文月刊》杂志的写作网络培训基地,成了作家的摇篮。在散文、小说、诗歌、纪实特稿、剧本等各种文体写作培训中,积累了丰富成熟的经验。网络已经孕育出中国作协会员8名,省级作协会员1200名,市县级作协会员1800余名,以及活跃在各类报刊杂志网络的写手上千名。

网校还积极组织了线下活动,足迹遍及国内几乎所有省会城市和著名的名胜古迹。先后与柬埔寨、尼泊尔、不丹、迪拜、阿布扎比、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进行了文化交流,影响深远。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交流,做出了自己有益的贡献。

纵观陈清贫的多半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往无前,永不停歇的精气神,令人深深为之感动。

奋斗以梦想为帆,为梦想而奔跑。传奇人物陈清贫,一直都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人生,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因为他既是一个仰望星空的人,又是一个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人。

(作者简介:段小芸,笔名云仙子,西安市网络文艺家协会会员。涉猎小说、故事、诗歌、散文、随笔、议论文及评论文章等,作品散见《华文月刊》《中国网》等媒体平台;出版图书合集《十万种乡愁》;部分作品获奖。本文转自《华文月刊》杂志2024年四月号“作家眼中的陈清贫”)

(二)生活细节中的陈清贫

李 莉

我收到作家、《华文月刊》常务副主编李印功发给我的一张照片。照片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亦师亦友的陈清贫老师。他是著名作家、评论家,陈清贫网校的创始人、如今还兼任《华文月刊》杂志副主编。我端详着照片出神:陈老师悠闲地坐在桌旁,右手肘下轻压着一本厚厚的他的新书《追逐星星的孩子》。书的封面,湛蓝色的夜空之下,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正昂首追逐璀璨的星星。此时此刻,2024年,小年,他的目光没有在自己的新书上,而是在饺子上。

 他娴熟地操作着,右手紧握一双银色筷子,左手轻轻托着一张洁白如雪的饺子皮。饺子皮的中央,是一抹鲜亮的绿色馅料。他低垂着眼眸,用筷子头轻轻压实馅料,一丝不苟,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饺子边缘的线条完美无瑕。

青绿色的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精致匀称的饺子,一排十个紧密相依,另一排尚未摆满的饺子有七个,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被赋予最后的完美形态。

陈老师不仅爱吃饺子,更是将这份热爱延伸到了生活的角角落落。他爱吃油条,爱吃猪油渣,爱吃腊肉,爱吃炒花生米,爱吃油炸小鱼,麦当劳的薯条大约也比较爱吃,他仿佛爱吃硬的、有味道的东西。

他是了不起的烹饪高手,擅长将家常菜烹饪得美味又精致。他所制作的响油黄瓜卷,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口感极佳,我常常模仿。十周年校庆时,一群吃货同学浩浩荡荡跑到陈老师家里,蹭吃蹭喝。陈老师非常喜欢喝 “东方树叶”这款茶饮,受他的影响,我也买来一瓶品尝,瞬间就被那完美的茶香味吸引。

我的文学人生是从陈清贫网校起步的。唤醒我内心深处对文学的挚爱和追求的,不仅是教科书上一章一节的丰富知识和辅导名师们的指点迷津,更是陈老师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循循善诱的“言传身教”,像陈老师非常喜欢喝的“东方树叶”这款茶饮一样,让我也喜欢上了。我对陈老师的敬慕之情,是由无数个生活细节编织而成的。他的生活细节仿佛承载着他对完美的独特诠释。我甚至从感受陈老师的生活细节到关注陈老师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学人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性格决定命运,细节体现性格;追求完美让细节升华,细节使生命多彩!

2023年6月,我把自认为比较完美的参加征文比赛的稿子呈递给陈老师,期待能得到他的赞许,然而陈老师却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稿件中的诸多问题。我不以为然,觉得老师的要求过于苛刻,未能理解我的创作初衷,不停地跟老师解释我想表达什么。最后陈老师为我亲笔撰写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开头,并鼓励我继续完善。然而,我没有珍惜这个机会,只是草草地修改了稿件就交了上去。最终,我的作品只获得了优秀奖,陈老师自信地说:“你不接受我的建议,如果按照我说的修改,肯定能拿一等奖。”我说:“不是,后来没有时间了,到截稿日期了。”陈老师不客气地一瞪眼:“狡辩!”师姐沉香红也分享过她的经历,她曾因学习态度不佳而被陈老师一脚踢出写作群。后来,她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并向陈老师道歉,才得以重新回归团队。陈老师的严格要求并非无理,而是希望我们能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有一次,师妹卿青红送了一幅字画给陈老师,欣赏完字画,我和师妹一起把字画卷起来,准备交给陈老师时,他审视着我们的作品,轻轻地摇了摇头,略带调侃地说道:“切,边边都没对齐呢! ”边说边打开字画,自己动手重新把字画整整齐齐地卷起来。我顿时红了脸,从此,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刻意地精益求精起来。

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国的学员们,亲切地称呼陈清贫写作网校为陈家大院。陈家大院经常举办盛大的文学笔会,笔会上,陈老师身着一袭黑色的休闲服,头上戴着一顶深蓝色的鸭舌帽,脚上则是一双黑色中融入了淡淡红色元素的运动鞋,走路步伐矫健,斜跨的咖啡色小包随着他的步伐一颤一颤的。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毛斜立着,眼睛深邃如海,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鼻子、嘴巴很小巧,耳朵则像两个饱满的大元宝。

这形象,低调内敛又不失时尚,让人一眼就能认出他。他不仅是文学领域的领头羊,更是陈家大院笔会上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外出旅行的时候,大家都拖着行李箱,他却沁着头背着一个敦实的大黑旅行包。有一次旅行途中,一片不起眼的碎布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追根溯源,它来自于陈老师的上衣,这件上衣显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风都能吹烂它。后来,做服装生意的师姐李静思送了一件上衣给陈老师。我说:“老师,您过生日的时候,我送您一个行李箱吧?”陈老师微笑着摇了摇头:“不用,我不喜欢用行李箱,这个旅行包挺好的,是张哥给我买的。”张哥,就是网校中备受尊敬的班长张平老师,由于他比陈老师年长一些,陈老师便与我们一样,亲切地称他为“张哥”。

跟随陈老师去西安,他带我们来到了他以前出差时常住的那条街,领我们品尝了他曾经钟爱的李向阳家的胡辣汤。走在西安的古城公园,陈老师不说话,默默前行,最后他轻声念叨了一句:“以前常和霍忠义来这里。”我知道他想念逝去的霍老师了,我不知怎样安慰他。霍忠义,被陈家大院的同学称作大师兄,他不仅是陈老师的第一个学生,也是陈老师的深厚挚友,后来还成了陈家大院的任课老师,深受同学的喜爱和尊敬,然而,命运却如此捉弄人,霍老师因为抑郁症而选择了跳楼轻生,这无疑给陈老师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在这个追求便捷和舒适的快节奏时代,陈老师依然保持着一份真诚的怀旧,让人敬佩。

陈老师近来身体欠安,我想今天陈老师应该不会发朋友圈了吧,他依然发了朋友圈。每天早上,他都发两碗“心灵鸡汤”,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渐渐地,我竟然习惯一早打开手机,先品尝一碗陈老师精心熬制的 “鸡汤”,然后开始新的一天。见到他,我忍不住问:“烧成那样了,还记得发朋友圈呀?”他淡淡地说:“习惯了!”那一刻,我更加敬佩这位始终如一、坚持分享正能量的陈老师。

在陈家大院的同学聚会中,同学们聊起陈老师,都深深地感叹:“陈老师的做人与作文,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也要做到尽善尽美。”

(作者简介:李莉,笔名笑春风,从事教育工作。2014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广州文艺》《澳门日报》《花地艺文》等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三百余篇。发表各类网文八百余篇。现为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华文月刊》杂志2024年2月号封面作家。)

(三)历尽风雨终见彩虹 

——致著名作家陈清贫

   红玛瑙

1、悲凉的原生家庭

四十多年前

星空下站着一位湖北少年

只笑不语的满天繁星

一次次打湿他热切的双眼

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别人的爸妈笑脸相迎?

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一脸仇怨?

捧着记录父母的文章

他始终得不到任何答案

部队大院的营房灯火通明

悠长的军号声飞向山的另一边

在吵闹与冷战的夹缝中

一颗稚嫩的心挣扎在人世间

少年和独处作了伴

爱上与日月星辉的交谈

悲凉的氛围催生文学萌芽

初中伊始就壮着胆子写科幻

老师的奚落、同学的嘲笑

成了终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暗夜前行越挫越勇

终发影评《火烧圆明园》

当惊异的目光投向自己

误以为污垢涂上了脸

语文报上发表初篇

故作镇定的躯壳下

阴郁的魂灵早已开始狂欢

班花投来惊异的目光 

少年的小心脏近乎狂癫

放学路上重复看报

差点被过往的车辆撞翻

半夜里梦醒笑声怪诞

躲在被窝再看自己文章

手里举着瓦数极小的手电

从此一发而不收

熬夜点灯续写新篇

恶果降临偏科又早恋

少年高考失利名落孙山

 

2、参军入伍

乌云压顶头痛欲裂

选择的十字路口左右为难

横下心放下不快

坦克部队增加了新的一员

练兵之余勤练笔

创作新作品从不间断

远离了父母的不和

展望未来他信心满满

忽闻边境战事将近

打仗前夕被调离硝烟

仅仅缘于母亲的护犊私念

脱军装,穿警服

每天工作看押劳改犯

临阵脱逃的阴影久驱不散

从此一蹶不振 

混沌的意识看不清前路漫漫

神秘幽深的星空下

湖北青年重温着多年前的孤单

锻炼,锻炼,唯有锻炼

来填充无聊的空闲

浑浑噩噩一晃好几年

 

3、新闻界的黑马

几年后的武汉

黄孝河污渍遍布两岸

社会工程队却步畏难

陆海空武警部队冲上前

工地上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军旗猎猎,彩旗飞扬

兄弟部队你追我赶

湖北排长事事带头

铲黑泥挑担子奋勇当先

无奈任务艰巨进度缓慢

大队长训话不留情面

陆海空先进事迹频频播报

武警部队多日沉默寡言

大队长急中生智许愿嘉奖

排长连夜炮制新闻报道三篇

送稿归来大雨滂沱

大队长雨中听新闻笑容满面

特批专职写稿不再挑担

从此踏入新闻界踉跄前行

偶遇《知音》合作多年

一场大火的报道铺天盖地

排长独特视角写出《送别》名篇

湖北各大报纸头版头条

随即占据《人民日报》巨幅版面

大奖啊,证书啊纷至沓来

一匹黑马闯入新闻界权威视线

连发通讯稿再获重视

新闻界元老新秀刮目相看

 

4、起飞即折翼

事业旭日东升

犹如春风阵阵向暖

熟料祸福相依

追捕途中惨遭劫难

十多米高的山包

湖北连长摔成高位截瘫

苏醒的瞬间

他万念俱灰怒砸花篮

当众痛哭拒绝治疗

一心求死顾不得任何颜面

三月治疗仍不见效

唯一希望被空军女友斩断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

连长,连长他肝肠寸断

最后消失的一束光

把连长推上绝命的栏杆

那一刻,死亡于他就是盛宴

寂静的深夜里

一个女人发出惊悚的呼唤

求死计划破灭

连长被病友拉回人间

他的心好似乌泥潭

死,想死,只想死

几经努力皆未遂愿

24岁的连长泪流满面

 

5、孤勇闯文坛

黑,暗……

痛不欲生,生无可恋

康复路上看不见一丝光线

在无知觉和有知觉之间

一道壁垒把身体分为两半

黑色恶魔筑起高墙

刻意阻断意识的舒展

连长用毅力发兵千万

夹板下短兵相接肉搏不断

千万根钢针在皮肤下刺挑

亿万只蚂蚁在骨头里脚步凌乱

身体坐立不安

意志苟延残喘

连长匍匐在崩溃边缘

艰难熬过二百多天 

铁汉重又站起

颤颤巍巍举步维艰

《知音》副总从天而降

黑魆魆的前景露出裂罅 

柳暗花明际遇改观

由作者变为编辑

兴奋之余又四顾茫然

反复观察记者名片

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起先摸索苦练镂心鉥肝

渐悟选材角度是关键

接二连三发表新稿

推陈出新赢得赞声一片

如若继续耕耘新闻路

必将摘得全国头奖大桂冠

散文、小说、剧本、评论

当初的湖北少年

乘风破浪孤勇闯文坛  

目光敏锐笔锋犀利

小说、评论登上大刊  

如巨石投入静湖

惊呼声一片——

灵动通俗的语言

各家报刊转载百次不厌

缘于知识阅历与智慧

每一篇皆出手不凡

正当势头猛似蛟龙 

一个华丽的转身

他赢来大江南北啧啧称赞  

 

6、网校弄潮者

全国作家成千上万

几人想过开网校教写稿?

敢为人先勇站潮头

海海网校中冒出陈家大院

舍熟路,踩崎岖

清贫校长逆水行舟

独步浪尖再度涉险

你不解他不解人人不解

他的目光已经看向全世界

把文化与温暖大力扬传

既管理又主讲

一身二任携网校艰难启航

十六年风雨兼程

五湖四海遍布陈家学员

每遇校长亲自上课

群情激昂万人在线

四面开花学员作品屡屡见报

各级作协陈家学生频频上岸

奋进中校长迎来五十华诞

几百人飞聚心甘情愿

排队献花热情拥抱

师生情浓泪奔酒宴

自美国、加拿大、西班牙

跋涉万里只为恩师生日庆典

聆听教诲衷心祝愿

此等盛况亘古未见

校长半生谦称“清贫”

丰厚精神慷慨赠与陌生人

早年不幸人生磕绊

披荆斩棘活成一道闪电

海内海外无不赞叹

陈清贫校长number one

 (作者介绍:红玛瑙,丹鱼,本名王继英,陕西籍女作家,1965年出生,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业余从事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迄今发表50多万字的童话小说、校园小说、红色故事、散文和诗歌等。出版长篇童话小说《流浪猫》,受到文坛关注和读者喜爱。)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我眼中的作家陈清贫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