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医院党建

致敬榜样|李兰娟:初心如磐 心济苍生

浏览:3757 次 发布时间:2021-04-17 18:59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党支部党员。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创新团队奖和二等奖,浙江省科技大奖,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她是我国人工肝事业的开拓者,攻克重症肝病肝衰竭高病死率的国际难题,挽救数十万患者生命;她是感染微生态学说的奠基者,引领国际微生态前沿科学发展;她是新发传染病防治“中国模式”的创建者,在抗击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疫情中做出卓越贡献。作为一名院士党员,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投入到各项工作,坚守医者初心,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病人需要放在第一位,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她从小山村走来,从“赤脚医生”到医学大师,到率领团队成功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再到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前线的巾帼英雄,李兰娟的奋斗经历,无愧于共产党员的身份,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坚韧不拔、奉献社会”的人生信条。“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来形容她再贴切不过。

      潜心钻研,开拓“人工肝” 引领“微生态”

      1973年夏,大学毕业之后,李兰娟被分配到浙大一院感染科工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医疗设备不足,技术落后,李兰娟面对一个个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心里总伴随着一种无力感。在一次临床救治中,李兰娟应用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技术加活性炭血液灌流对一位急性肝肾衰竭患者进行救治。经过一周的抢救,患者意识恢复,奇迹般地死而复生了。这个病例看似偶然,却给了李兰娟很大的触动和启示,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之后,她做出了大胆的设想:是否能根据重型肝炎发病机制,利用体外循环装置、血液透析、活性炭吸附滤过等技术,设计一套“人工肝”支持系统,暂时代替肝脏功能呢?

      1986年,李兰娟用申请到的3000元青年科研基金带领课题组展开“攻坚战”,牵头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人工肝治疗室。就是在这小小的10平米的房间里,李兰娟带着团队开始了人工肝治疗技术的探索研究。

      她全身心投入工作,凭借着一股钻劲,不辞辛劳、不怕传染,日以继夜地守候在病人床边,认真记录分析、总结经验。经过十余年努力,终于解决了人工肝治疗中易出血、低血压等难点,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李氏人工肝系统,治疗肝衰竭获重大突破,使急性、亚急性重肝病死率从88.1%显著降低至21.1%,慢重肝从84.6%降至56.6%。广泛推广应用,显著降低肝衰竭病死率。可以说,李氏人工肝开辟了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里程碑。1998年,“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才是最好的结果。”李兰娟团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推广班,将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目前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她还多次举办全国乃至国际人工肝会议,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如今,“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成熟、医治人数最多的人工肝系统。2013年,以李兰娟为第一完成人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研究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过程中,李兰娟和她的团队发现,肝病的发生和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提出了微生态干预来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从而有效防治肝衰竭的策略。创建感染微生态学说,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提出了“杀菌与促菌相结合的微生态平衡”抗感染新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抗感染单纯杀菌观念。率先全面揭示肝病肠道微生态宏基因组变化规律;研发微生态调节剂疗效显著。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等发表,国际影响巨大,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跟传染病作战,是我的责任”

      不忘从医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李兰娟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03年,李兰娟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在浙江出现SARS病例的当天,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密切接触病人的1000多人被就地隔离。事后证明,这是果断而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早期传染源得到很好的控制,浙江没有发生医务人员感染事件,也没有出现“二代感染”的病例。同时作为传染病学专家,她率课题组成功培养和分离出SARS病毒,完成全基因序列测定,为防治非典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3 年H7N9禽流感突袭而来,李兰娟研究团队发现活禽与患者的病毒同源性高达99.4%,迅速确认H7N9病毒来源是活禽市场,提出了关闭活禽市场的关键防控建议,成功阻断疫情蔓延。首创“四抗二平衡”治疗新策略,创造性运用“李氏人工肝”技术消除“细胞因子风暴”,显著降低病死率,为全球提供了重症传染病救治新技术。李兰娟团队的治疗方案得到了美国 NIH 及美国疾控中心的高度赞誉,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价为“国际典范”。团队在H7N9病原发现后两天内成功研发检测试剂,7天内由世卫组织向全球推广,为早诊断、控制疫情做出巨大贡献。成功研制我国首个H7N9病毒疫苗种子株,打破了我国流感疫苗种子株必须依赖国际提供的历史,提升了我国流感疫苗研发能力和水平,为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提供了快速研发疫苗新技术平台。2017年研究成果“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实现了我国教育系统、卫生系统“零的突破”。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年逾古稀的李兰娟主动请缨,请求驰援武汉,快速集结感染病、人工肝、重症医学等专业的精兵强将并亲自挂帅“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奔赴武汉。“我一生都在跟传染病作战,武汉疫情如此严重,去支援抗疫,是我的责任!”

      她率医疗队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监护室,冲在抗疫一线,深入“红区”,指导重症患者救治,并创新性地将“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经验和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新技术用于武汉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的救治并取得显著成效,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病死率由52.4%下降到12.2%,尤其是处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重症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

      在武汉的每一天,李兰娟都忘我地扑在救治一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战役不成功,我们就不撤兵!”至今,人们仍清楚地记得,李兰娟院士摘下防护镜和口罩后的那张照片,两颊的深深勒痕,让全国老百姓为之泪目!逆行的李兰娟用实际行动阐述了一个白衣战士的医者仁心,印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初心。

      如今73岁的她仍然坚持每周两次的专家门诊,她坚守传染病学临床、教育和科研第一线五十余载,带领传染病学科跻身国家重点学科,连续7年学科水平排名全国第一;她带领着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体科研工作人员创新科研,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学术研究全过程,奋力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李兰娟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两项沉甸甸的荣誉。“对我来说,这份荣誉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共产党员,应该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勇挑重担。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一线、战斗在一线,这是一种担当,更是我们从医的初心和使命。”

      来源:卫生健康党建文化平台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致敬榜样|李兰娟:初心如磐 心济苍生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