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党建理论

【平语新时代】从五个维度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

浏览:113532 次 发布时间:2023-11-16 10:56

  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具有里程碑意义。奋进新征程,我们要肩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展现新作为,就必须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提升党领导文化建设能力、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夯实文化建设历史底蕴、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五个维度高质量抓落实,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不断提升党领导文化建设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局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方位新特征,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做到思想、行动相统一。一方面要精准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聚焦聚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历史任务,把文化兴国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的总抓手来谋篇布局和靶向发力,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严抓落实。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号准时代脉搏,在于不断改进创新。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提升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力。一是要举旗定向,在政治建设中提高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能力。重要的是要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二是要守正创新,在“两个结合”中提高党焕发文化生机活力的能力。重要的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在世界文化激荡中重焕荣光,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还要牢固确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更加关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供给;要积极推进以文兴业,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培根铸魂,在自信自强中提高党建设文化强国的能力。重要的是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精神力量。

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以上重要论断和表述,阐明了文化建设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的文化立场。党的二十大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我国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并明确要求文学艺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遵循原则。

  坚定文化建设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坚守党和人民这一立场,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由人民检验的文化建设衡量标准,最终以实现人民幸福为目标和共识,强化文化建设的人民本质属性。文化建设的人民立场还要求我们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民价值维度,即人民认可是文化建设的价值中心,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坚守文化创作的人民源泉,即文化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把理想追求和人民福祉相结合,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展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尊重文化评判的主体——人民,即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理念,坚持人民是文化的评价者,尊重人民对文化评价的话语权,以人民对文化建设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作为检验标准。

  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导向。这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文化建设提供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文化建设以人民为导向,一是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重要的是精准聚焦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拓宽不同群体的精神生活空间,让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要得到合理的表达和满足;提升人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为全面、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标准化、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方向发展。二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重要的是以人民生活为文化建设源泉,文化创造既要从人民生活中挖掘文化创造的鲜活素材,又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以人民心声为文化建设主旨,文化作品既要传达人民在民主、法治、教育、环境、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意志和愿望,又要进行思想引导;以人民故事为文化建设题材,讲好中国人民勤劳、团结奋斗、走向共同富裕的故事。三是要实现人的发展与文化建设同频共振,重要的是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富裕;通过需求侧和供给侧协同发力,让人民共享更加充实丰富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拓展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培育和法治精神的养成。奋进新时代新征程,要以培育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观念为目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思想教化、行为塑造、风尚引领作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文化强国建设夯实法治基础。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需求。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就要推进全民全面普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法治文化的学习化为群众自觉的行为;就要建立并发挥好法治文化建设阵地的作用,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让法律知识从指尖流入群众心间;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法治文化队伍,将法治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紧密融合,激活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在活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需要构建完备的法治文化体系,重要的是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文化产业发展大局,把法治文化作为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法治文化精品创作,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法治元素,打造法治文化集群;加大法治文化媒体传播力度,推动媒体落实公益普法社会责任,形成“媒体全联动”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传播态势;加强法治文化理论创新,拓展法治文化建设研讨交流平台,建立法治文化研究基地。

  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举措在于:加强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必须着力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养分;必须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必须着力夯实法治文化宣传载体,大力提升新时代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质量和有效覆盖;必须着力推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切实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还需要抓住三个关键点:在法治文化宣传方面,软硬兼施,让法治文化浸润人们的生活;在法治落实方面,内外兼修,让法治理念得到拥护与落实;在法律制定方面,动静相宜,不断完善健全法律体系。

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夯实历史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不仅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而且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厚内涵。为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赓续历史文脉、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精神,就要从学理上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根本特质,深刻揭示中华历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紧密关联以及对凝聚民族力量、筑牢精神根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实现强国复兴的征程上,历史文化决不能缺席,历史文化研究者决不能旁观,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伟大号召的指引下,从历史长河中全面考察历史之“变”,深入探究历史之“理”,清晰、坚定、响亮地发出新时代中国历史文化工作者的声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滋养,为强国复兴夯实历史根基。

  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自信和力量。现代从传统中走来、从历史中孕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些突出特性,内在地影响着文明的物质表征、制度形态和精神追求。从这一视角出发,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历史智慧、从革命文化中总结历史规律、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坚定历史自信。其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历史智慧,就是从中汲取修身自律的智慧、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汲取胸怀天下的智慧,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革命文化中总结历史规律,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科学理论不易帜,坚持独立自主不偏移,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奋斗成就的自信,坚定对前途命运的自信,坚定对世界贡献的自信,以形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内在品格和精神力量,并积极给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党的二十大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工作部署中强调:“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这为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推进新时代公共文化建设要全面准确把握时代内涵要求。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内在属性的文化形态,包含着信仰、规范和实体三个界面,是具有公共性的物质形态、规范性的制度平台和导向性的精神内核的文化集合体。比如,在文化内容方面,涵盖了国家主流价值体系与时代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形式和群众日常生活;在文化载体方面,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文化资源、文化网络和文化场所;在文化制度方面,涉及国家文化管理体制、文化法规与政策、公共文化生产供给机制等。为此,公共文化治理必须实现对公共文化诸要素的系统集成,寻求文化意义与文化事态之间的存在性均衡和整体性协调。重要的是要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要以文化民生为重点,坚持普惠均衡和重心下移,保障基层群众平等地享有基本文化权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创新为人民服务的方式;要自觉担负起弘扬主旋律的使命,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化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使民族精神在传承中永葆活力。

  推进新时代公共文化建设要有一系列举措为保障。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特别是对公共文化需求更大、要求更高。迫切需要我们用新办法新举措推进新时代公共文化建设,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一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强化教育、舆论引导、制度建设等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民的价值追求、精神支柱与行为准则,以筑牢新时代公共文化建设思想根基。二是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纵向上,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在横向上,最大化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全体公民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最低需求。三是要优化治理结构,在有效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功能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不断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四是要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改变那种忽视人民需求而强调供给的局面,切实从供非所需、需无所供转变为供足所需、需有所供。五是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完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化服务渠道,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可靠、更便捷、更高效的数字文化消费。

  【本文系2023年广西马基地共建项目“从五个维度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成果总论】

  (作者:何成学系广西党史特聘专家,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平语新时代】从五个维度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