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党建理论

人民主体思想导向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内核

浏览:113832 次 发布时间:2023-11-08 14:57

摘要: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马克思的全部哲学理论。通过深入分析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脉络以及理论内涵,有助于从整体把握其核心思想并更为充分的发挥其指导意义。党的历届领导人在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的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中都体现充分人民主体的思想,逐渐形成一脉相承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主体思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初就把人民放在心中的第一位,以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以此形成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从而引导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开辟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就是围绕人民而展开探索和开拓的,其实质是由目的-动力-趋势三重维度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内核。

一、满足人的需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将生产力高度发达看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认为现代社会的文明性“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同时,他批判了资本主义先发现代国家以剥削工人剩余价值来发展生产力的方式以及由此引发的阶级对立和贫富分化,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可见,如何在推动生产力飞跃的同时,避免以突破劳动者生活需求底线为代价,是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将面临的巨大挑战。

人民主体思想导向下,中国式现代化以保障人的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全体人民现实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共同富裕为发展的至高境界。毛泽东同志最早阐发了关于“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社会构想,并强调“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其后,邓小平同志将发展生产力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任务,并从质的规定性上阐明了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立足新时代提出“共享理念”,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理念全方位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ᤀ向共同富裕的路线图:以“共建共享”的建设方式为满足人的需求提供经济基础;以“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提升人与人之间物质条件的均衡性和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以“渐进共享”的过程预判使生产力的发展节奏与人的发展阶段相契合。可见,以人民为发展中心使共同富裕成为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为规避现代化建设可能造成的贫富分化提供了科学指引,深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超越性。

二、人的生产实践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人类历史上历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逐的战略目标。事实上,科技的研发、传播与应用都离不开人的创新、创造能力发挥,科技对于生产力的巨大驱动作用本质上都是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是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深刻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1,“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2。因而,只有促进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人类全部力量施展成为发展本身,才能从本源上推动科技进步,继而促进现代化发展。

人们主体思想的导向下,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能力为源动能,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作为科技进步的前提条件。中国式现代化起步之时,科学技术十分落后,使劳动者“成为既适应工作需要又有劳动观点和科学知识的人”3是我们党从人的能力出发推动科技发展的原初想法。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做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典论断,并深刻指出“我国科学研究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有来源。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4,以此明确了以人的知识能力提升为科技源动能的思想。随着时代发展,围绕科技创新而衍生的文化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维创新的协同动力作用,已经远远超᣿科技创新的单一动力作用。据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5的新论断。事实上,文化、流程、管理等创新活动更依赖人的综合能力运用,以“人才”为“第一资源”更加强调了人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深化了以人的能力为动力本源的理念。“人”是现代社会建设和人类历史演进的唯一能动要素,以人的能力施展和智慧力量发挥为根本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性与前瞻性所在。

三、调节人的利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机理

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不断革新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无疑是推进现代化的核心要旨,但二者的矛盾运动必然会引发人的利益格局演化,从而影响经济主体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的行为选择。马克思曾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资本主义现代国家周期性爆发的生产᣿剩危机,本质上就是个人生产利益与整体生产利益严重背离的结果。可见,在以生产关系变革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以全局视域平衡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等利益关系,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民主体思想的导向下,中国式现代化以协调人的利益关系为发展机理,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革新中。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7,传达了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治理思想,为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兼顾人的利益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点。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将唯物法辩证应用于生产关系的改革中,形成了“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8、“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9、“总揽全局、协调各方”10等一系列论断,强化了在改革中协调各个主体利益诉求的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11,不仅将人的利益协调提升至战略高度,还阐明了利益统筹的要旨,即要在系统性、总体性、协同性的考量后做出“最为有利”的政策选择。党自成立以来就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的赓续交互中,党以人的利益调节为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革新与社会秩序平稳相统一的突破点,使统筹人的利益关系的治理方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机理(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唐筱彤)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人民主体思想导向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内核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